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多米尼克·佩罗设计,巴黎地铁枢纽正式通车

多米尼克·佩罗设计,巴黎地铁枢纽正式通车
编译:袁蓓祺 | 校对:袁蓓祺 | 2025.02.11 10:16
建筑内部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建筑内部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建筑内部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俯视核心空间  摄影:Bastien André

1月18日,由多米尼克·佩罗设计的巴黎Villejuif - Gustave Roussy地铁站迎来了第一批乘客。站点以独特的建筑设计,简明便捷又节省资金的“竖井式”解决方案,象征“大巴黎快线”的雄心和创新力。

▲ 项目视频  来源于事务所官方网站

 

俯视建筑顶篷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建筑内部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该站点是巴黎地铁14号线和15号线南线的换乘枢纽,14号线已于1月18日宣告开通,而15号线南线预计在2026年夏季通车。

 

车站设有6个出入口,地下共有9层,通过32部自动扶梯和16部垂直电梯相互连接,14号线站台深度超过36米,未来15号线站台深度近39米。

 

剖透视示意图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总平面图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地铁站毗邻的Gustave Roussy研究所是全球领先的癌症研究机构和治疗中心之一,集医疗、护理、研究和教学为一体,新站点的开设使得该片区不再孤立。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与施工管理方Société des Grands Projets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一作品。

 

“大巴黎快线”就该项目采访了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以下为访谈全文。

 

实体模型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1. 是什么样的考虑引导您设计了这样一个深入地下近50米的项目?

 

多米尼克·佩罗:这个车站的建筑设计凝聚了我多年来的研究和反思,即重新思考我们体验地下空间的方式。设计旨在将地面“上方”的城市延伸到“下方”,并提供无论是在光线、声学还是空间方面都近似的舒适条件。

 

Villejuif - Gustave Roussy站带来的体验与我们平常熟悉的“地铁”不同——当旅客走出站点,一抬头就能看到自然光和天空。这种新的交通设施旨在消除昏暗幽闭的感觉,并将出行转变为顺畅愉快的旅程。

 

建筑内采光充足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该站位于Gustave Roussy研究所附近,其特殊环境强调了对健康和舒适度的要求。尽管车站很深,但它需要“呼吸”,需要给人一种开放的感觉。因此,该站是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积累、演变之后的成果,这些想法中的一部分我已经在别的项目中尝试过。

 

我们通过这个项目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地方,不仅为法兰西岛的1,200万居民提供服务,还将直接连通到奥利机场,将巴黎及其郊区乃至世界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愿景,将旅客的顺畅通行置于该项目的核心。

 

“大巴黎快线”示意图,图中以黄色圆圈表示的14、15号线交汇点为本文站点  图源:Bonjour RATP

 

2. 面对如此重要又规模巨大的车站项目,您是怎么找到设计思路的?

 

多米尼克·佩罗:说到底,建筑就是想法的集成。灵感可以来自几个音符、一部电影、文学……而这些想法从构思到实现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本项目中,从想法的诞生到建筑的孵化,或者更确切地说它的交付,已经过去了10年。这是真正的深度之旅。

 

从画第一张草图时,综合考虑了场地上的一些挑战之后,我就提出了采用这种圆柱形的想法。从工程角度来看,圆柱体也是最稳定的形状,消耗的材料也最少。

 

还有关于坚固性——圆柱体和地面之间只有一米的浇筑混凝土。由于这种形状自身有利于抵抗周围的压力,可以确保结构坚固。

 

施工现场照片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施工现场照片 ©Michel Denancé /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施工现场照片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e, ADAGP

当然,这些并不是决定性的理由,最关键的是这个形状邀请人们聚集在一起。在14号线和15号线的交叉路口,圆柱体流畅、自然地组织乘客聚集到一个中心点,进而将他们引导到其他目的地。

 

这是一个兼具功能性、概念性和象征性的建筑。

 

建筑内部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3. 您是如何协调您的建筑设计意图与现场实际的施工情况的?

 

多米尼克·佩罗:首先,实现如此规模的项目,需要多方集体努力。

 

我与工程师、施工方之间的密切合作,得以让设计意图与技术要求保持步调一致。这种持续的对话,使得设计一个兼具美观度和功能实用性的车站成为可能。

 

例如,将自然光引入如此深的建筑,这个想法需要广泛的技术考虑。我们构思了这个大玻璃屋顶和相配套的整个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并减少机械设备需求。

 

建筑内部  图源:X - Gustave Roussy
顶篷细节  摄影:Cyrus Cornut

声学上也有重大挑战。这种客流量大的车站,声音环境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共振。这些想法的实现,得益于对材料和形状的精心选择,尽可能改善了声音舒适度。

 

最后,自然通风和温度调节融入到设计中。这个站点有点像地窖,不需要依赖高耗能系统便能使地下50米保持稳定温度。

 

建筑理念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密切配合,造就了实用且耐用的作品。

 

建筑内部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仰视建筑顶篷  图源:X - François Narolles

 

4. 看到这个项目建成,您有什么感受?您的设计是将使用者作为核心吗?

 

多米尼克·佩罗:确实,灵感的主要来源是乘客的流动。人们的流动过程——向上、向下、变换站台——塑造了建筑。这种持续的运动创造了一首交响乐,一首对流动的赞歌,以乘客的脚步作为歌曲的重音。

 

正是这样的运动使我们能够达成一致,指导我们的设计选择,最终创造出实用且和谐的空间。

 

看到这个车站落地实现,我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是一个全民关注的项目,将直接改变成千上万乘客的日常生活。它不仅仅是一座交通设施,而且是一个真正的生活中心,商店和空间对所有人开放。

 

我期待亲眼见证乘客与建筑的这场相遇。我希望这个车站能够通过其设计和功能,改变他们对公共交通的看法。它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不应成为一种“不得已”,而应成为一种流畅而愉快的体验。

 

建筑天花板上装饰着灯箱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艺术家Ivàn Navarro设计的58个灯箱之一,位于地下9层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5. 这个车站在您作为建筑师的职业生涯以及您的所有作品中占据什么位置?

 

多米尼克·佩罗:出于刚才提到的所有原因,这个车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于我而言,它既体现了我在建筑学上的抱负,也是凝结了我的深刻思考的成果。

 

Villejuif - Gustave Roussy站也为世界各地的其他项目,例如我们正在韩国首尔建设的大型交通枢纽,提供了灵感。韩国代表团明年也将来到Villejuif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这项工作将成为一个案例,并将有助于在国际上推广法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经验。

 

建筑外观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出入口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俯视施工中的建筑  摄影:Anne-Claude Barbier
建筑鸟瞰  摄影:Laurent Villeret
从公园望向地铁站  摄影:Cyrus Cornut

 

参考资料

1. https://www.grandparisexpress.fr/actualites/villejuif-gustave-roussy-voyage-larchitecture-gare-avec-dominique-perrault

2. https://www.bonjour-ratp.fr/en/actualites/articles/ligne-14-gare-villejuif-gustave-roussy/

3. https://www.grandparisexpress.fr/actualites/villejuif-gustave-roussy-plongee-au-coeur-dune-gare-emblematique

 


 

本文编译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地铁站
多米尼克·佩罗
多米尼克·佩罗建筑事务所
大巴黎快线
巴黎
建筑
法国
资讯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