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入口“大棚” / 几样工作室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入口“大棚” / 几样工作室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5.02.14 14:32
舞台看向校车站  ©许峻玮
改造后的校车站  ©许峻玮

设计单位  几样工作室

施工图深化设计  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云南昆明

建成时间  2024年1月

建筑面积  424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几样工作室提供。

 

少即是足

 

建筑能否是轻松和直接的?

 

 

背景

 

2023年7月,在疫情结束的第二年,筹备已久的“滇池风土艺术季”进入设计和实施阶段。疫情迫使大家重拾对地方性和理想家园的思考,而首届滇池风土艺术季则以“家园与未来”为主题,通过艺术家、建筑师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共同合作,完成一次对地方文化的回溯,呼唤关注自然生态,并想象与滇池共栖的未来。几样工作室有幸应邀负责其中一个点位的改造设计。

 

海晏村航拍  ©几样工作室

该点位归属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晏村,位于露天停车场与主街的接口附近。近年,海晏村以“滇池日落打卡点”的身份爆火后,通往码头的街道及滇池沿岸几乎完全被旅游商业占据,整个村落在城市边界扩展、旅游、环保、乡村振兴、互联网传播和外来资本等多方力量冲击下快速蜕变,村民的活动区域不断受到挤压,而他们记忆中的“家园”也日渐难以辨别。改造前该点位即作为自发的半室外“村民活动中心”被使用,是少数几个为他们自留的公共空间“孤岛”之一。

 

海晏村及公共空间关系总平面图  ©几样工作室
左:海晏村与滇池日落;右:海晏村旅游商业  ©几样工作室

场地隐藏在停车场中,周围被密集的刺柏包裹,自然地与熙攘的游客领地相区隔。原有建筑是村子为临时菜场搭建的简易大棚,主体为10榀10米(跨距)×5.28米(脊高)的弧形桁架结构,榀距4米。除水泥硬化地面、钢柱、弧形桁架、已破损的单层彩钢顶以外,没有其余空间限定构件。村内小学停办后,学龄儿童需乘坐校车上学,因此又在大棚前后两端各新增一个双坡彩钢瓦顶小棚,作校车等候区使用。

 

初次到访时,我们就注意到场地中散布着各式老旧家具:有村民自家淘汰的破旧沙发,有小学停办后被搬出来的课桌椅,有搭建大棚时工人师傅留下的临时餐桌……村民们将这些原本或私有或公共的家具转移到这里,并对它们做了一些改造(如在临时餐桌上刻上棋盘),以满足他们日常在此休息、聊天、打牌、下棋等活动的需求。每件家具并非由固定的人所占有,而是作为活动组团的一部分被相对自由地分配,并在不同时段由不同的人群所共享。每天的聚集结束后,它们被遗留在此,成为空间中固定的展品,等待第二天的重新组合。由此,这些家具既非公共的、也非私人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成为了犬吠工作室所说的“共有的”物件。这些物件和村民使用它们的方式,是他们面对活动空间日益孤岛化的本能措施,是轻松的对抗,是值得被看见的原生艺术。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这次改造要尽可能保护这种场所关系,保护原生艺术生发的土壤。

 

左:改造前的“大棚”;右:“共有”的家具  ©几样工作室

按照组委会的计划,在艺术季期间这个空间将作为海晏村艺术板块的游客信息中心并为一些小型活动提供场地。因此在理论上,除了一个问询台和一个小舞台以外,无需增加其它实用配置,似乎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如何使该空间变成“艺术季展示”的一部分。然而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艺术季中的建筑作品,到底是“展品”本身,还是为展品或艺术季服务的“背景”?很多时候这个任务是混沌的,导致有些建筑师扮演着自己所不擅长的“艺术家”角色,耗费了比制作一般艺术装置更多的资源,以牺牲实用性为代价,得到的建成品却在艺术表现力上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回应四个问题:

 

  1. 海晏村公共活动空间孤岛化现象;
  2. 艺术季功能需求;
  3. 如何保护场地关系,展示原生艺术;
  4. 是否及如何将场所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呈现。

 

“大棚”夜景  ©许峻玮

 

策略

 

在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后,我们排除了在建筑尺度上做装置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决定以直接的方式面对实际问题,将目光聚焦在如何改善现有客观条件以保护场地原有活力这一点上,并争取在改善的手段上做出一定的创新。我们希望村民、“共有”的家具、村民活动、活动场地、改造后的空间之间能形成一种张力纽带,成为艺术季其中一个可被观看、感知和思考的现象。

 

在具体策略上,由于造价的限制,我们放弃了新增墙体或任何竖向围合构件的尝试,保持其四面开放的流动状态,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在顶棚与地面这两个水平界面的改善处理上——这两个界面是场所得以成立、活动得以展开所不必可少的元素,是建筑减无可减的最基本构成。为此,我们必须抛弃“沉重”的专业表达包袱,克制已成为习惯的平面操作,放弃“立柱”“砌墙”“分割空间”等基本建筑学手法,以轻松的心态拥抱开放的现状,并直面真正的问题。

 

草图:顶棚与地面  ©几样工作室

出于对效率和简洁性的追求,我们希望每个改造动作是多义的,是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的,并由此产生具有超越性的整体。

 

校车站看向舞台  ©许峻玮
改造后的校车站  ©许峻玮

 

措施

由于功能主导、低造价、轻质化等共同的特性,滇池边近年来成片兴建的农业温室大棚成为此次屋面改造的原型  ©几样工作室

1、漂浮的“云”顶

 

原有彩钢瓦顶已多处破损,所以屋面材料是必须进行替换的。替换后的屋面需要是轻质的(不增加过多荷载)、隔热的、利于排水的、有一定自洁能力的。为临时菜场而搭建的原有框架随意且不规范,改造后的顶棚最好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对整体结构起到强化的作用。对于现在以坐、卧为主要行为姿势的村民活动来说,5.28米的空间显得有些过高;同时,偶尔举办的公共活动和艺术季的性质,又指望它在必要时成为一个高大的场所。另外,热工性能的改善是长时间停留在此的使用者们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变化之一,也是应当被重点考虑的需求。最后,夜间活动的展开对顶棚提出了整合照明的要求。我们需要用一个精确的操作,同时回应这些复杂的,甚至看起来互相矛盾的需求:

 

首先,我们在每跨桁架下方增加下弦弧钢方管,并用几根圆管将上下弦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桁架。这样一来,新的整体桁架成为一种类张弦结构,一定程度上减小屋面荷载对柱子的侧推力。将顶部檩条进行替换以后,我们在屋面结构的上下弦外侧均绷上一层张拉膜,上层为白色不透明PVDF,主要起到遮阳、排水的作用;下层为白色半透明PVDF,将整个屋架包裹起来,成为一个模糊的、可按需求调节存在感的界面:使用者既可以下层膜最低点(3.6米)为限定,将“大棚”视作一个反弧顶空间,也可以越过半透明的下层膜和桁架结构,以原始顶高(5.28米)为限定,将“大棚”视作一个正弧顶空间。从而,该空间的感知高度是有弹性的,可以在坐、卧的“共有”尺度与站立、流动的公共尺度之间切换。下层及侧口的半透明多孔膜材是透风的,因此能形成一个流动的空气夹心层,提高单层膜结构薄弱的隔热性能。在两层膜的接口处,我们把内外盖板压条分别设计为檐沟和内置式洗墙灯背板,让每一个构件都尽可能扮演多重角色。各跨钢柱之间以交叉拉索的方式再次加强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并以此对柱子进行分段:上部喷黄色氟碳漆以归入顶棚钢构整体,下部喷黑色氟碳漆以试图消隐于深色刺柏背景中,从而使顶棚“漂浮”起来。

 

左:剖面图;右:剖面模型  ©几样工作室
改造后的“大棚”双层屋面  ©许峻玮
双层屋面之下的居民活动  ©许峻玮

通过这一系列调节,新的顶棚不再是一层薄片,而是一块上下微弧的厚约1.6米的发光腔体。它用渐变的透明性虚化了屋顶的重量感,以微妙的弧度与地平线拉开了具有张力的对话。它回应了我们对庇护所的期许。

 

夜间“大棚”内部照明  ©许峻玮

2、再创造空间的工具

 

某种意义上,被“抛弃”在这片场地上的各色家具们各有残缺,失去了它们在原有情境(客厅、教室、工地)中的功能,失去了它们的归属,是无“价值”的。然而如Pier Vittorio Aureli 在Less is Enough一文中对修道院制度的描述那样,正是在这个空间中,比起拥有,村民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些物品。对他们而言,使用与拥有物品的经济价值不同。使用是个体对物品暂时性的占用,也是一种分享物品的行为,是共同生活的体现。

 

对地坪界面的处理最终集中在了家具的修复和再造上。一方面,我们对场地上破损的沙发和教室课椅进行了局部翻新;另一方面,我们新设计制作了44张条凳,以供校车站、演出观众席和村民日常补充使用。为了鼓励和方便村民继续像以前那样通过灵活组合家具来创造不同的空间使用模式,我们在此次修复和新制作的家具上统一加装了可开闭的万向轮。这一动作带来了意外的效果:在新的“大棚”下,经常可以看到小朋友们把这些家具改造成了玩具,以各种方式互相游戏。棋牌小组在轮子的加持下可以更加方便地逐阳光而居,与光影的边界同步移动。两张条凳拼出来的带“挡板”的麻将桌、沙发椅子和排水沟组合的“洽谈小组”、作为旱冰“表演”器材的舞台中轴旋转门……简单而灵活的道具顺应了人的创造力。在这里,他们既是空间的使用者,也是持续的改造者。

 

新旧家具的组合使用  ©许峻玮
改造后家具的创造性使用  ©几样工作室
小朋友在玩沙发  ©几样工作室
小朋友在玩旋转门  ©许峻玮
完工后的第一天傍晚,村民在等待看花灯表演  ©几样工作室

3、其它装置

 

作为艺术季海晏村展区的入口点位,“大棚”需要提供一定的标示性。除建筑本身之外,我们设计了几个装置类构件:1)以滇西北青稞架“冉薪”为原型的艺术季入口招牌;2)在场地高杆灯上增设的高位昭示架;3)结合排水渠和座凳功能的镀锌钢方块;4)可拆合的圆形问询台;5)“大棚”两端的舞台和校车等候站。为各自功能服务而独立设计的装置被统合在同一个屋顶周围,创造出一个不同人群得以相遇和交往的场所。

 

剖轴测示意图  ©几样工作室
问询接待台  ©许峻玮
雨落管排水渠座椅  ©许峻玮
小舞台和可移动座位  ©许峻玮
校车站翻转门  ©许峻玮
滇池风土艺术季昭示灯  ©许峻玮

 

回到背景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建筑资源降级的时代。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我们已不太可能像过去几十年那样集中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于实体空间的建造上。由于对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存量建筑的冗余、社会矛盾的转移等原因,很多时候人们即便仍有建造的动力,却失去了清晰的空间需求和如以往一般强烈的信心,转而在数个看起来漂浮的、碎片的、互联网化的诱惑间摇摆不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挣扎着的建筑师们出现了分化:有的在日益缩小的精英业主圈的支持下守卫着经典建筑学;有的归附于互联网的图像传播法则;有的选择追求尽可能极致的专业效应,诉诸于更具有门槛的学院式话语。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拥有直面现状的勇气,则首先要帮助人们厘清当前条件下真实的空间需求,而后给予直接有效的策略和方案。

 

舞台看向校车站  ©许峻玮
校车站翻转门关闭  ©许峻玮

即便没有我们的介入,村民们依然会以低标准的方式使用这块场地。改造“大棚”的空间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季作为有效手段,让我们得以用外部视角审视正在海晏村进行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关系变革。乡村在快速更新,混乱且充满活力;游客、商户和居民的空间互相挤压,村民在作为乡村振兴既得利益者的同时也让渡了一大部分自己的空间权力。建筑师群体在此阶段适当介入的意义,除了传递艺术季的共同价值理念,也许就在于切入乡村空间的剧烈嬗变进程中,思考能够缓解矛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必须抛弃多余的幻想、去除理论矫饰、删减不必要的需求(例如用形式的办法创造400平方米尺度的空间艺术装置)。我们希望在充分的考量后给出精准的策略和简化的建造操作。集中资源改善“大棚”顶、地两个界面的动作即出于此。

 

通过这种简化后的设计和建造表达,我们得到的与其说是“少即是多”的美学成果,不如说是Aureli“少即是足”(less is enough)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意味着经济考虑成为了重要而迫切的前提,也意味着我们开始对美好生活进行重新定义。

 

也许我们可以用直接而放松的方式面对建筑,让它以一种坚固的临时状态屹立在这个持久的临时现实中。

 

校车站翻转门开启可通过  ©许峻玮
轮滑少年通过翻转门  ©许峻玮
问询台细部  ©许峻玮
翻转门细部  ©许峻玮

 

设计图纸 ▽

 

平面图  ©几样工作室
D-A立面图   ©几样工作室
A-D立面图 ©几样工作室
1-15立面图  ©几样工作室
家具及装置大样图  ©几样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入口“大棚”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

项目地点: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大渔街道海晏村

设计时间:2023.8—2023.12

建设时间:2023.12—2024.1

用地面积:820平方米

建筑面积:424平方米

设计单位:几样工作室

联系方式:zzy@someyoungarchitects.com

主持建筑师:张子炀

设计团队:李慧娟、俞淏文、邵苑娴、曾海镕、肖彭

研究团队:杨梦娅、李思璇、唐誉彰

其他参与单位:

工程EPC:云南精诚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图深化设计: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云南龙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云南艺鑫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业主: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项目发起:滇池风土艺术季组委会

总策展人:丁枫

建筑板块策展人:杨雄、聂荣庆

摄影:许峻玮、几样工作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几样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乡村建筑
云南
几样工作室
昆明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